您的位置: 首页 >> 论文集粹

李白生于神龙元年新证

发布时间:2012年12月1日 15:50      点击量:390

李白生于神龙元年新证

康怀远

李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(701),已成定论,笔者却认为李白生于神龙元年(705),较之传统的定论应后推四年。现考证如下。

说李白生于长安元年,是由李阳冰《草堂集序》署“时宝应元年(762)十一月乙酉”推算出来的。李华《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》载:(李白)“年六十有二,不偶,赋《临终歌》而卒。”由宝应元年上推六十二年,恰是长安元年。其实李阳冰所署乃其作序时间,非指李白的卒年。序云:“阳冰试弦歌于当涂,心非所好,公遐不弃我,乘扁舟而相顾。临当桂冠,公又疾亟,草稿万卷,手集未修,枕上授简,俾予为序。论《关睢》之义,始愧商卜,明《春秋》之辞,终惭杜预。自中原有事,公避地八年,当时著述,十丧其九,今所存者,皆得之他人焉。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。”很明显,序末交代的是李阳冰作序的时间,所谓“公又疾巫”是说李白病得很急,卧床不起。序未言卒,说明那时李白还在世。前人误认李白“疾亟”即卒,实在是千古憾事!

考之魏颢《李翰林集序》正可补充《草堂集序》的记载。序云:“经乱离,白章句荡尽。上元末,颢于绛偶然得之,沉吟累年,一字不下。今日怀旧,援笔成序,首以赠颢作,颢酬白诗,不忘故人也;次以《大鹏赋》、古乐府诸篇,积薪而录。文有差互者,两举之。白未绝笔,吾其再刊。”魏颢是上元末即上元二年(761)得到李白“章句”(诗歌)而“沉吟累年”的,累年,就是多年.上元二年之后便是宝应元年(762)。

魏颢说那时“白未绝笔”(没有停止写诗),“吾其再刊”(还打算编辑李白后日的诗歌),足证李白在宝应元年之后是活在人世的。这一点,证之范传正《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》亦可成立。序云:李白“晚岁,渡牛渚矶,至姑熟,悦谢家青山,有终焉之志。盘桓利居,竟卒于此。其生也,圣朝之高士,其往也,当涂之旅人。代宗之初搜罗俊逸,拜公左拾遗,制下于彤庭,礼降于玄壤,生不及禄,没而称官,呜乎命与!”所谓“代宗之初”,即代宗最初几年,当依次为广德元年(763)、广德二年(764)、永泰元年(765)、大历元年(766)、大历二年(767)。大历元年既在其内,则李白有可能卒于斯年。这跟李阳冰、魏颢的序是基本一致的。

李白的卒年是大历元年,由此上推六十二年,李白的生年就不是长安元年而是神龙元年。

李白生于神龙元年,李阳冰的序较为详细:“李白,字太白,陇西成纪人也。凉武昭王  九世孙,蝉联圭组,世为显著,中叶非罪,谪居条支,易姓与名,然自穷蝉至舜,五世为庶,累世不大耀,亦可叹焉。神龙之始,逃归于蜀,复指李树而生伯阳。惊姜之夕,长庚入梦,故生而名白,以太白字之,世称太白之精,得之矣。”此说除附会了些李白降生的传奇色彩外,确指李白生于“神龙之始”即神龙元年,是可信的。序中“逃归于蜀”是其先世,不是李白,“复指李树而生伯阳”,“故生而名自”才是指李白。魏颢序说李白“身既生蜀”.范传正序说“一房”于“神龙初,潜还广汉”而后叙“公之生也”,跟李限冰所记正复一致。考之李白诗文,称蜀地为故乡者甚多,若不是生于蜀地,何以会对蜀地有那么深刻而丰富的感情?而且唐代诗人多谓李白生于蜀地,亦可作为佐证。

据李白诗文中有关年岁之记,验之王琦《年谱》出入很大,却与上述所引资料相符合.说明王琦系李白生于长安元年不可信,而李阳冰记李白生于“神龙之始”是不可置疑的。现分别言之。

李白《赠张相镐》诗云:“十五观奇书,作赋凌相如。”可证李白十五岁时赋文就写得相当不错。以《大猎赋》说,序云:“今圣朝园池遐荒,弹穷六合,以孟冬十月大猎于秦。”考之《通鉴》,玄宗皇帝十月大猎于秦地的记载凡,三见:1.先天元年(玄宗即位改号开元)十月癸卯,上幸新丰,猎于骊山之下。2.开元元年十月甲辰,猎于渭川。3.开元八年十月千午,畋于下坏。倘说《大猎赋》写于“骊山”或“渭川”之猎后,李白十三岁,与上诗李白所言岂不矛盾?倘说《大猎赋》写于下邺之猎后,以《年谱》下推,李白二十岁,亦与上诗所言不符.但是,若将王琦所云“开元元年”条下“十三岁”后推四年,即李白九岁,至开元八年,李白恰为十五岁,正与“十五观奇书,作赋凌相如”相合。

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云:“十五好剑术,遍于诸侯。”可证李白干谒诸侯,也始于十五岁时。但是《年谱》在开元八年下系“太白年二十……礼部尚书苏颋出为益州长史,太白于路中投刺”云,上已考定开元八年,李白十五岁;则在蜀地交结苏颋,正是李白“遍干诸侯”的论据之一。而且苏赞白“天才美丽,不笔不休……若广之以学,可与相如比肩”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。很可能李白开元八年十五岁时拜见苏,就献了《大猎赋》 从之类。

李白《感兴八首》诗云:“十五游神仙,仙游未曾歇。”又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云:“昔与逸人东严子隐于眠山之阳,白巢居数年,不踪城市。”李自游仙,始于十五岁,当在开元八年;但是《年谱》同样据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于“开元八年”下系“太白二十岁”,岂不悖乎?

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云:“白陇西布衣,流落楚汉”,“三十成文章,历抵卿相,虽长不满七尺,而心雄万夫。”“三十成文章”的“文章”,主要指“诗歌”。考李白干谒韩荆州,有《忆襄阳旧游赠济阳马少府巨》诗云:“昔为大堤客,曾上山公楼。高冠佩雄剑,长揖韩荆州。”可见干谒是在襄阳。詹锳先生据《八堵山令集》“开元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九日初置十道采访使,以荆州长史韩朝宗兼山南道采访使”的记载,将《与韩荆州书》的写作时间系于开元二十二年之后,是很有见地的。但《年谱》云:“开元二十二年,甲戌,三十四.”大误.笔者计,李白开元二十二年,年龄适为三十岁,与“三十成文章”正复一致。

如果说李阳冰关于李白生于神龙元年的记载可信,同样的道理,那么李白出蜀的年龄亦当推后四岁,即开元十二年(724),时年二十岁。李白“仗剑去国,辞亲远游”,以安陆为中心,南穷苍梧,东涉溟海,观云梦七泽,前后计约十年之久,即“酒隐安陆,磋跎十年”(《送从侄  归庐山序》;“一渡浙江北,十年醉楚台”(《赠王判官时余隐居庐山屏风叠》)。开元二十二年,他三十岁,第一次入长安,遇“苦雨”之困;遭“北门”之厄,在“历抵卿相”的长安之游后,北至太原,已而去之齐鲁,结“竹溪六逸”,所谓“顾余不及仕,学剑来山东.(《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》)。天宝元年四月,他登泰山之后,南游吴越,不久“仰天大笑”,“著鞭快马”来到长安。时年应为三十八岁,而当他被谗离京时年过四十了。二入长安,功不成,名也不就,曾有过“卷身编蓬下,冥机四十年”(《在水军晏赠幕府诸侍御》的慨叹。“一朝去京国,十载客梁园”。之后天宝十四年,李白五十一岁,安史之乱爆发。“自中原有事,公避地八年”(《草堂集序》),其间因参加永王幕府入狱,释囚,故《为宋中承自荐表》云:“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,年五十有七。”所述皆清楚可考,笔者不再赘述。总之,以李白诗文年岁之记,考之上列李、魏、范序正相符合。李白生于神龙元年不误.(作者单位陕西凤翔师范学校)